緊湊的會議結束,家慈開手機檢查新訊息,神情瞬眼緊繃,走到牆角回撥。在場的我們都聽到了電話接通時,女人的尖吼聲刺穿安靜的會議室:「你到哪裡去了?怎麼不接電話?不是第一次了,我多擔心?我告訴過你…」顯然,家慈將聲音按小了。
在車上,家慈苦笑著大略說明剛才的情況。她媽媽一個多小時前打電話給她,因為轉靜音,打了七八通都沒有人接。媽媽心急血上腦,打給她哥哥,打給她的好朋友,兩三個人也都打電話來關切。剛才回撥,當然被罵了個滿頭血。
緊湊的會議結束,家慈開手機檢查新訊息,神情瞬眼緊繃,走到牆角回撥。在場的我們都聽到了電話接通時,女人的尖吼聲刺穿安靜的會議室:「你到哪裡去了?怎麼不接電話?不是第一次了,我多擔心?我告訴過你…」顯然,家慈將聲音按小了。
在車上,家慈苦笑著大略說明剛才的情況。她媽媽一個多小時前打電話給她,因為轉靜音,打了七八通都沒有人接。媽媽心急血上腦,打給她哥哥,打給她的好朋友,兩三個人也都打電話來關切。剛才回撥,當然被罵了個滿頭血。
二○○二年,才三十二歲的心理學家班夏哈(Tal Ben-Shahar),在哈佛大學開課,教授快樂生活的正向心理學課程。那時候,正向心理學很冷門,八個學生選修,還有兩個人退選。
不到三年,他這門課,選修人數成長了一四○倍,成為哈佛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一門課。
「好主管、好父母,不但自己一直在進步,還能幫助周遭的人突飛猛進。關鍵在於他們必須學會做正確的指導。」
記得多年前與國外來的一位主管一起去拜訪顧客。我們剛坐下不久,我就迫不及待向這位顧客說明我們的產品的性能,還有我們能提供的服務,不但講得頭頭是道,如數家珍,而且還做了不少比喻。當時真的頗為得意。
如何能一直不帶期望去愛? 那怎麼可能? 期望在愛當中出現,而如果它沒被滿足,它就會痛。
古儒吉:是的,你將必經歷這些鍛鍊。如果你有智慧,你不必透過痛苦去學習。當缺乏智慧,你經歷痛苦,但你會在一些時間後走出來,不要擔心。這是為甚麼對人來說對生命有著更廣闊的認知是重要的。當你有更廣闊的認知,所有這些瑣碎的事情不會真正地困擾你。它們都像海洋表面的波浪,升起又落下;像湖里的漣漪,當風吹時它們升起,而無風時,就沒有漣漪。
思緒反芻就像一個卡住了的唱片,不停播放重複的歌詞。在你的腦海裡不斷重複和朋友的爭論,在追溯過去的錯誤。
當人們思緒反芻,他們反復思考或者困擾於工作或人際關係情況和事件。研究表明,反芻會帶來很多消極的後果,包括抑鬱,焦慮,創傷後應激障礙,酗酒,飲酒和暴飲暴食。
有些人,尤其是女性朋友會問我,上了心靈成長課之後,覺得自己跟先生的內心差距愈來愈大,不知道該怎麼辦?有時很想跟另一半分享一些自己的收穫,但老公心裡好像有一種抗拒,甚至碰到吵架的時候還會冒出:“你上的心靈成長課都是假的啊!我看你去上那些課,一點用也沒有。”
改變一個人是化於無形的,他不一定覺得是你改變了他
【我們的忙碌已經成了一種慣性】
夜市有一對夫妻是賣服裝的,他們的攤位比較大、比較高,衣服都是一件一件從高處吊下來,排滿墻面的那種,所以架攤的時間、收攤的時間都要比別人長,如果夜市傍晚5點開始,他們下午3點就要進場準備了,然後晚上12:00開始收攤,大概要收到兩點。那對夫妻全年無休,大家都笑說他們夫妻兩是搶錢一族。但其實他們並不是真的在拼命,只是生活慢慢變成;放假也不知道要幹什麼了? 因為那個一成不變的生活形態久了,腦子裡別的選項也沒有了,於是就在那個規律中一直轉一直轉。
在靈修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碰到很多“大師”,甚至“上師”。說實在的,靈修這玩意兒,是無法比較境界的,也就是說,大師與否,很難去客觀地衡量。 我看過太多“意識飽暖”的大師,他們精通某一個領域,也許是佛法,也許是道家,也許是新時代靈性,也許是印度教的傳承或是藏傳的傳承,也許是儒釋道三家都貫通了每一個人都可以口若懸河地侃侃而談,讓人折服讚歎。但是深究之下,這些大師的人性面還是非常旺盛,性格的陰暗角落也藏污納垢了不少東西。我剛開始非常不解,怎麼說法說得這麼好的人還會這樣?還會做這種事?碰到洪南州老師之後,他用了一個名詞“意識飽暖”來形容這些人都是頭腦知道一些大道理,但是沒有進到心裡,所以行為也沒有改變。
要非常感激地接受你自己,任何是的,就是,它不可能是其它的樣子,所以,不要跟它抗爭。事實從來不會產生任何心理的痛苦,是解釋在帶給你痛苦。痛苦是你所創造出來的,因為那是你的解釋。改變那個解釋,同樣的事實就會變得令人愉快。放掉所有的解釋,事實就是事實,它既不是痛苦的,也不是愉快的。不要選擇,不要有任何偏好,只要觀照,接受和觀照,那麼你就握有了秘密的鑰匙。
你,你的人格和它的層面
因為「無常」,所以「有」機會
作者:許添盛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