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言的暗示



可以這麼說,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受著各式各樣的「暗示」。

當我們看山,山不說什麼,但我們已感受到它的雄偉磅礡。

當我們看海,海不說什麼,但我們已感受到它的廣闊深藏。

當我們看花、草、樹木,花草樹木也沒說什麼,但我們已感受到它們各自帶給我們的明顯意涵。 

就像自然界的各種「暗示」,山無語、海無語、花草樹木無語、日月星辰也無語,但雖然無語,卻無時無刻不在對我們說著「無言的言語」,無時無刻不在對我們「暗示」著。 

「無言的言語」就是大自然對我們的「暗示」。

 

所謂「暗示」,明顯的就不是一種「明示」,因為「暗示」就意味著,你並不知道你在受「暗示」,但卻受著「暗示」潛在的影響。 

 

「暗示」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潛藏的感覺和感受,通常我們都未能「覺察」這種感覺和感受,但卻深受其影響,所以「暗示」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意識的,絕大部份都是潛意識的影響。 

 

而「暗示」對我們的影響,會形成一種我們內在的「信念」,尤其是成為一種「潛意識信念」。 

當人愈在鬆弛、無防範、或耳濡目染的狀態下,就愈容易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潛意識信念」。 

就像人們生長在不同社會文化裏所受的「社會化」(socialization)過程一樣,當人們從小就被灌輸、薰陶某種的生活方式、行為飲食習慣或某種的道德和價值觀念,當長大後,他就「自然」的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社會化」過程,可以說,就是一種「潛意識信念」的塑造過程,因為它極其自然的,不著痕跡的、不知不覺的在我們的潛意識裏進行著信念的塑造,而我們卻無法察覺它塑造的過程。 

 

當然,不只是大自然的暗示,幾乎所有的暗示,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著對我們的影響和塑造!

 


形象的暗示



當我們仰觀一棟宏偉壯闊的建築物時,從心底裏,我們會油然生起一種讚嘆景仰之念。 

這時,建築物就在不知不覺中,以無言之語向我們「暗示」著它的宏偉壯闊,而我們的內心,也就自然不知不覺的被塑造形成了一種「信念」,那就是對於宏偉壯闊的景仰嚮往。

 

當我們進入一座輝煌莊嚴的寺廟,目光觸及迎面端然而坐的佛像,這時不覺心中會油然生起一種瞻仰崇拜之情,而似乎,當佛像塑造的愈莊嚴巨大,愈能對照顯示我們的渺小,也愈能喚起我們對佛像的孺慕敬仰之念。 

 

當我們免不了的受著這種「暗示」而不自知時,我們自然喜歡宏偉壯觀的建築物和形象,因為壯觀的形象,容易激起我們的瞻仰崇拜,而我們確實也喜歡去瞻仰崇拜那些能夠顯示宏偉和壯觀的。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能夠瞻仰崇拜那些「宏偉壯觀」的,也就能夠貶抑輕視那些「渺小不起眼」的! 

 

了解了這個道理,我們也就輕易的了解了,為什麼到處總是廟愈蓋愈大,像愈塑愈大,而樂此不疲。 

因為按照坊間一般的認知,也按照人們易於受「像」的暗示,凡是廟大、像大,就代表著「宏偉」和「壯觀」,也代表著主事者的「能力非凡」,就這樣,自然能夠吸引廣大的人們絡驛不絕的去頂禮膜拜。 

 

也就這樣,讓我們輕易的也了解了,為什麼人們總是需要「偶像」,也總是喜歡崇拜「偶像」,因為不論是心中的偶像或實質的偶像,人們總是能從偶像所「暗示」的「偉大」那裏,以景仰和崇拜來彌補內心的不足和空虛。

 

所以,從這裏,我們就得到了一個「明示」,凡是有形象的,都能對我們造成「暗示」,凡是感受到「暗示」的,都會造成「分別」,不是喜歡或崇拜,就是厭惡或貶抑!

 


身份的暗示


常常,人們最容易受到「身份」的暗示,也常常,人們最不容易覺察到所受「身份」的暗示。 

當人們打扮得光鮮亮麗或西裝畢挺時,這時,人們就受到了所穿著的「暗示」,而有了與所穿著相符的愉和自信神情。 

當人們穿著家居閒服時,也有著與所穿著相符的放鬆悠閒心情。 

當人們穿戴著名牌時,受著名牌的「暗示」,有穿戴名牌的心情,當人們穿戴著不是名牌時,受著不是名牌的「暗示」,也有穿戴不是名牌的心情。 

 

人們受穿著「暗示」影響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而穿著的「暗示」,不只可「自我暗示」,同時也可用來「暗示別人」,由於大家有此受「暗示」之共識,所以,不論是因衣著而「顯露自信」,或因衣著而「自慚形穢」,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 

 

在「伊索寓言」裏,有一則故事。


有一次,一隻驢子馱著一尊著名的神像,要到某個寺廟去,當牠沿路走過城裏的街道時,群眾都跪倒在街道旁,對著神像膜拜著。 

當驢子看見那些人跪在路旁磕頭時,以為是對著牠膜拜,於是便驕傲地抬起頭來,神氣地擺起架子,不肯再向前走動一走。 

當驢夫看到驢子止步不前,就拿起鞭子抽打過去,邊罵著說︰「你這笨東西,人們雖然愚蠢,但還不至於愚蠢到向一隻驢子磕頭膜拜的地步!」 

 

就和這隻驢子一樣,人們身上也背負著許多自己的神像。


穿著打扮是我們的神像,因為我們易受穿著打扮的「暗示」和驅使。

權力名位是我們的神像,因為我們易受權力名位的「暗示」和驅使。

名聞利養是我們的神像,因為我們易受名聞利養的「暗示」和驅使。

財富是我們的神像,因為我們易受財富的「暗示」和驅使。

容貌亦是我們的神像,因為我們易受容貌的「暗示」和驅使。


只不過,比較起來,驢子比我們還明智一些,因為驢子只是會錯意,並不認為自己是神像。 

 

而我們,卻常常迷糊的將穿著打扮、權力名位、名聞利養、財富、容貌,這些外在善變的東西,當做是自己的神像而緊緊的供奉著!

 

Maya  

 


言語的暗示


嚴格說起來,「言語」一點也不是「暗示」,反而是種說出來的「明示」,但劃分「明示」和「暗示」的,並不在於有沒有「說出來」,而是在於有沒有「悟出來」或「覺察出來」那「意在言外」的意涵! 

 

以此定義,可以說,言語也是一種「暗示」。

而言語作為一種「暗示」的作用,在於我們容易隨著所聽到言語的感覺而起舞,而我們卻沒有覺察到我們受「暗示」而起舞的情緒律動。 

 

例如,當我們因某種言語而興奮時,那時,興奮是因「暗示」而起的情緒律動,但當我們在興奮之餘,我們也應得到另外一種「暗示」,那就是,我們既然會因某種言語的「暗示」而「興奮」,那麼,我們也就一定會因某種言語的「暗示」而「沮喪」。 

 

「興奮」和「沮喪」,在情緒的律動天平上是種對稱的組合,如果有「興奮」,就一定會有「沮喪」,沒有人只要「興奮」,而不要「沮喪」,也沒有人只有「沮喪」,而沒有「興奮」。 

 

所以,下次當我們正為某種言語而興奮時,這時也不需要太興奮,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必將隨時準備為某種言語而沮喪。 

當我們為某種言語而沮喪時,也不需要太沮喪,因為我們知道,我們也必將隨時準備為某種言語而興奮。 

當興奮出現時,沮喪已在一旁等候,當沮喪出現時,興奮也已在一旁等候!

 

同理,情緒的各種律動情形也是一樣。

例如,高興和痛苦是一組對稱的組合,有高興就有痛苦,當高興出現時,痛苦已在一旁等候,當痛苦出現時,高興也已在一旁等候。 

快樂和憂愁是一組對稱的組合,有快樂就有憂愁,當快樂出現時,憂愁已在一旁等候,當憂愁出現時,快樂也已在一旁等候。 

 

愛和恨也是一組被稱的組合,有愛就有恨,當愛出現時,恨已在一旁等候,當恨出現時,愛也已在一旁等候。 

 

喜愛和厭惡也是一組對稱的組合,有喜愛就有厭惡,當喜愛出現時,厭惡已在一旁等候,當厭惡出現時,喜愛也已在一旁等候。 

 

如果一個人無法覺察到言語對自己情緒的「暗示」,而讓自己的情緒隨著「暗示」的影響而擾動起舞,那麼,充其量我們也只是自己情緒操控的傀儡,而不是自己情緒的主人了。

 



感覺的暗示

 

「暗示」,是無所不在的,不只「形像」、「身份」、「言語」 會對我們產生「暗示」,任何事物,不管是實體或抽象的概念,都 會對我們產生「暗示」。 

 

例如,「天氣」也會對我們產生「暗示」,晴天時,我們有晴天受「暗示」的爽朗心情,陰雨天,也有陰雨天受暗示的陰霾心情。 

 

「環境」和「場所」也會對我們產生「暗示」,當我們進入一間寺廟、飯店的心情,絕對和進入一間廁所時所受「暗示」的心情不同。 

 

「氣味」和「音聲」也會對我們產生「暗示」,不同的氣味和「音聲」,也會影響我們而產生不同的心情。 

 

 

任何的「影像」也會對我們產生「暗示」,當我們從電視上看到非洲難民的慘狀,其心情也絕對會和下一分鐘看一段歌舞昇平景像的心情有所不同。

 

從以上的舉例,已可讓我們知道,「暗示」,確實是無所不在的。那麼,為何「暗示」能夠無所不在? 

 

那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有「感覺」(或知覺),而感覺的產生,是因為人有感官,能夠接收外在的訊息。 

 

 

例如,人有眼睛,眼睛能看,看了有感覺,就接受了「暗示」。

人有耳朵,耳朵能聽,聽了有感覺,就接受了「暗示」。

人有鼻子,鼻子能聞,聞了有感覺,就接受了「暗示」。

人有身體,身體能觸,觸了有感覺,就接受了「暗示」。

人有意識,意識能思,思了有感覺,就接受了「暗示」。

 

所以,總括來說,當人產生了某種「感覺」,就是接受了某種的「暗示」。 

 

所以,外在的訊息,並不就等於是「暗示」,「暗示」之產生,是因為我們接受了外在的訊息而產生了「感覺」的緣故。

 


暗示的超越

 

然而,當一個人產生了某種「感覺」而被「暗示」後,就代表了這個人在某種程度上已被「影響」了。 

而被「影響」,就代表著被束縛,也代表著一種自己不能自主或無法自由的狀態。 

 

從某個角度來看,就是仍處於尚未「解脫」的狀態。

所以,當一個人會被某種事物所「暗示」,就代表著這個人尚未「解脫」! 

 

然而,我們都仍尚未解脫,我們都容易產生「感覺」,我們都無法抗拒「暗示」,也不得不接受「暗示」的產生和影響。


所以,在這個世間,「暗示」就變成一種中性的工具。

那就是,要摒拒防範那些容易帶給我們不好感覺的「暗示」,諸如帶有仇恨、偏執、嫉妒、狹礙、衝動、急躁、感官慾望等特質的「暗示」。


要善於利用那些好的「暗示」,善於利用那些能夠帶給我們好的感覺的「暗示」,諸如帶有憐憫、慈悲、祥和、光明、正大、廣闊、包容等特質的「暗示」,幫助我們提升、昇華,以趨向最後真正的「解脫」。

 

而所有這些對「暗示」的應用,其目的,最終,就是要超越所有的「暗示」!

 

 

Hint  

 

 

 

- 本文摘自 蔡文華《心念的魔咒》

文章來源: http://newspirit.idv.tw/

其版權皆屬 http://newspirit.idv.tw 及如來學苑所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醒心/省心 的頭像
    醒心/省心

    醒心/省心

    醒心/省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