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辨喜,英文名:Swami Vivekananda 斯瓦米·維韋卡南達(1863~1902),又譯斯哇密·維韋卡南達。原名納蘭德拉那特·達泰 (Narendranath Datta),法號辨喜。他生於加爾各答,屬剎帝利種姓。他是印度近代哲學家,社會活動家,印度教改革家。

從1893年在美國芝加哥參加世界宗教議會到1902年在加爾各答離世,辨喜的生命旅程就像一顆流星,短暫,卻發出耀眼的光芒。他是第一個把印度傳統哲學思想和瑜伽修行介紹到西方的先驅者,其著作已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在西方世界廣受尊崇。

 

辨喜生於加爾各答, 屬剎帝利種姓。1883年畢業於加爾各答省立學院,翌年進入加爾各答市立學院攻讀法律。大學畢業後,事奉印度教改革家羅摩克裡希那。曾到美國和歐洲各地旅行,宣講印度吠檀多哲學,頗受西方學術界重視。1897年回國,同年在加爾各答建立以他老師命名的“羅摩克裡希那傳道會”。1899年又在喜馬拉雅山麓創立旨在宣傳和研究印度吠檀多哲學的“不二論書院”。

 

辨喜的著作大多根據他的演講集結而成,充滿空性的流落與哲學的思辨。

辨喜之於瑜珈就如孔子之於儒學,沒有辨喜,就沒有現代瑜伽的誕生。

 

辨喜的哲學思想

辨喜一生致力於印度古典哲學吠檀多派理論的研究與革新,因而被稱為新吠檀多派的首倡者。

他從客觀唯心主義立場出發,認為世界的最高本體是,或稱宇宙理性。梵是一種純存在,在它之中既沒有時間、空間和因果的聯繫,也沒有屬性、方位、數量和質量的差異。梵是整個宇宙的基礎。世界上任何現象,無論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活動都是它的表現,都是它派生出來的。梵顯現為世界,是以時間、空間和因果關係為媒介的。時間、空間和因果關係就好像一面鏡子,梵借助這面鏡子的映現而表現為世界萬物。

 

辨喜認為,世界是由精神與物質兩個方面組成的。他經常把精神方面稱為精神世界,把物質方面稱為物質世界,但他所謂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並不是反映與被反映的關係,而是平行的關係,兩者都起源於最高本體──梵。

 

辨喜的哲學充滿矛盾,他在繼承印度吠檀多不二論的客觀唯心主義學說的同時,又從西方資產階級哲學中吸收了不少唯物主義和科學的內容。他反對傳統吠檀多哲學關於世界虛幻的觀點,承認物質世界是真實的。當探討物質世界的意義時,他認為整個世界都是一種經常變化的物質,千差萬別的事物皆為物質的表現。他認為在最高本體中不存在時間、空間和因果的關係,但並不否認物質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受規律的製約,都處於運動變化之中,運動著的物質與時間、空間和因果關係是不可分離的。

 

在分析某些社會和自然現象時,他也談到了對立和矛盾,認為人們感官所感覺到的或心靈所想像到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作用和反作用兩種力量,一種力量作用於另一種力量,從而造成錯綜複雜的現象。這些相反的力量在外部世界表現為引力和斥力或向心力和離心力;在內心世界則表現為愛與憎、好與壞。對立現像只是從不同立場所看到的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是一個整體的兩種形式。他的這些思想接近辯證法。但是,他又認為事物的對立與轉化只是相對的,暫時的,而它們的和諧和統一才是絕對的,永恆的,從而又陷入形而上學。

 

 

Swami Vivekananda《勝王瑜伽禪定之道》一書名人評論:

你能到哪裡找到像他這樣的一個人?學習他所寫的作品,領會他的教導,如果你這麼做,你將獲得無限的力量。要充分利用通過他而噴涌的智慧、精神和激情之火的源泉!

——印度獨立後第一任總理 尼赫魯

 

他體現了這個國家的精神。他是它的崇高理想及其實現的象徵。這種精神通過我們信眾的聖歌、我們智者的哲學和我們普通民眾的祈禱表達出來。他是印度永恆精神的表達者和代言人。

——印度前總統 拉達克裡希南

 

我所追尋的上帝是無所不在的,我不準備去阿馬那斯了。有人說我這樣是不對的,我應該去的,因為辨喜上師也去過。

——克裡希那穆提

 

辨喜的福音標誌著人類在他的完滿方面的覺醒……如果你想要了解印度,那就研究辨喜。

——著名詩人 泰戈爾

 

他的話語是偉大的音樂,其語言氣氛仿佛是貝多芬的風格,激起的韻律又像亨德爾的進行曲。三十年來,每當我接觸到他的這話語時,我的身心像觸電那樣震顫。

——法國作家 羅曼·羅蘭

 


 

 

辨喜對現代印度思想的一個主要貢獻就是他關於四種瑜伽的教導。

辨喜認為,智瑜伽(Jnana Yoga)的基礎在於證悟,即證悟人的各種束縛是由無明引起的。無明就是不能了解事物的真正本性,不能分辨真假。獲得知識要靠學習聖賢的教導,更要自己親身去證悟所學的知識。他說自制是智瑜伽的一個必要階段,要求擺脫自私,控制肉體、心思和感官。經過長時間的修煉,最後達到三昧階段,瑜伽行者將會證悟到圓滿的統一。

 

信瑜伽(Bhakti Yoga)也稱為奉愛瑜伽。辨喜認為強烈的感情能夠喚醒和活躍人的潛在能力,虔信的道路就是純粹愛的道路,它所愛的對象不是有限者,而是至高者。通過虔誠信奉的幾個階段而最終達到與至高者完全合一。辨喜認為虔信道路是所有瑜伽道路中最方便、最盛行的一種。

 

對於業瑜伽(Karma Yoga),辯喜曾說,它是一種試圖通過無私行為或善行而達到自由的體系。業瑜伽行者可以不過問什麼是靈魂,也不用思考任何形而上學的理論,他的唯一目的就是實現無私,因此必須忘我地工作。一個人應當像主人,而不應當像奴隸那樣工作。如果一個人允許自私或利已的考慮支配自己的行為,那麼他將變成自己慾望的奴隸。一個人必須是無所求的。辯喜以崇敬的心情把佛陀視為楷模。他說:“佛陀竭盡全力地工作,而沒有任何動機——既不為金錢,也不為名譽,更不是為著別的什麼東西。只要一個人能做到這一點,他也會成為佛陀,並且由他身上產生出一種能夠轉化世界的力量。這樣的人代表業瑜伽的最高典型。”

 

在辨喜看來,王瑜伽(raja Yoga)是通過對心靈和肉體的訓練和控制而達到解脫的一種最穩妥、最直接和最迅速的方法,因此稱它為“王瑜伽”。不過,辨喜認為這種方法不適用於弱者,因為它要求一個人對自己的肉體和心靈力量充滿信心。

 

辨喜分別論述了四種瑜伽的道路,但他認為它們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實現同一目的的不同方式而已。他給每個人以充分的自由去選擇和實踐自己喜歡並適應的瑜伽道路。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個人必須具有真正的誠意和堅定的決心。因此,無論採用哪一種瑜伽道路,靈魂的能量都必須全部投入到這種瑜加中來。

 

1902年7月4日,辯喜在禪定中離開人世,年僅39歲。之後,印度 “不二論” 道院出版了《辨喜全集》,共有八大卷。


在《辨喜全集》中,有這樣一段話——

有沒有地獄或天堂,有沒有靈魂,這都不重要!
瞧!這個世界就是充滿貧苦窮困的世界,像佛陀一樣走入這個世界吧!盡一切力量來減輕困苦,或是為了要做到這一切而犧牲吧!

忘掉自己是第一課,這一課不管你是有神論者或者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或吠檀多論者、基督教徒或穆斯林……我的國家裡,即使是一隻狗沒有食物,也要喂養它——這就是我的全部宗教。

 


辨喜論教育:

教育!教育!只有教育!經過很多歐洲城市的旅行,看到了即便普通人民的安樂和教育,使我想起了我們自己的窮困人民,常常流淚。什麼使他們不同呢?我的回答是教育……什麼是教育?教育是書本學習嗎?不是,教育是多種知識傳授嗎?也不是……教育是人的先天的完善性的表露。

 

辨喜論東方和西方:

我們這個世界,由於環境的變遷和發展,在任何時候都需要一種新的調整,因為人是在精神和物質兩個平面上活動,調整的浪潮也就從兩個方面來。一方面是對於物質的調整,這個調整近代歐洲是主要的基地,另一方面是精神的調整,這個調整在全部世界史中亞洲一向是基地。今天,人在精神上更需要一次調整,由於不斷地依賴物質,人可能已經忘記了他神聖的本性,也可能退化為純粹賺錢的機器,所以調整是必要的。


辨喜曾說:

世界的苦難不能單靠物質力量來治療,除非人性得以改變,否則,這種物質需要將會不斷提高,從而苦難也將會不斷地被感受,因此,不管有多大的物質幫助,也不能徹底地救治人們的苦難,這個問題的唯一解決方法是要使人類變得純潔。

 


The whole universe is one. There is only one Self in the universe, only One Existence.

- Swami Vivekananda

整個宇宙都是「一」

一切萬有之中唯有「一」的自性、「一」的存在

- 辨喜

 

Swami Vivekananda  

 

 

- 以上圖文來源:摘自《勝王瑜伽禪定之道》簡介 、百度百科以及 印度之窗

http://baike.baidu.com/view/248584.htm

http://www.yinduabc.com/hindu/2468.htm

 

Quote of Swami Vivekananda  

當沉睡在這裡的靈魂能從自我察覺的意識中被喚醒而活耀

所有一切到來的事物都將是卓越不凡的

- 辨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醒心/省心 的頭像
    醒心/省心

    醒心/省心

    醒心/省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