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行動(action)與活動(activity)這兩個字的差別。行動不是活動,活動也不是行動,它們的本質截然不同。行動是當情境需要你有所行動時,來自你內在的自發性行為與反應;活動則是可有可無的,它不是對當下的回應,而是因為你的內在是如此的焦躁不安,所以你以外在情境為藉口,開始從事各種活動。

 

  行動源自於寧靜的頭腦,是世界上最美的事;而活動來自於焦躁不安的頭腦,是醜陋的。行動有著實質的重要性,活動則是無關緊要的。

  行動是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是自發性的,而活動充滿了來自過去的負擔,不是當下自發性的回應,相反的,它只是你用來發洩不安的方式,發洩那些從過去延伸到現在的焦慮。行動是創意性的,活動則是破壞性的,傷害你也傷害別人。

 

  試著去瞭解這份細微的差異。例如,你在餓的時候吃東西,這是一種行動。但如果你不餓,一點也不餓的時候仍然吃東西,那就是活動。這時吃是一種暴力,你是在摧毀食物;用牙齒磨碎食物為你帶來一種釋放的快感,釋放掉你內在的焦躁。此時你吃東西不是因為饑餓,而是由於某種內在的驅使力,某種對於暴力的渴望。

  在動物的世界裏,暴力永遠與嘴巴、雙手有關,爪子與牙齒正是動物展現暴力的武器。你吃東西的時候,手與嘴巴都同時參與其中,你用手拿起食物、用嘴巴吃,內在的某種暴力因此被釋放了。但如果你不餓的話,吃就不是行動而是種疾病,一種強迫性行為的疾病……

 


  這些活動顯示了你內在強迫性的行為,因為你無法只是當你自己,無法保持平靜、什麼事都不做,所以必須透過各種不同的活動,不斷地丟出內在的瘋狂與不安。

  行動是美的,它是對當下自發性的回應。生命裏需要各種不同的回應,每一個片刻你都需要有所行動,但這些行動是來自當下。你餓了,就找食物吃;你渴了,就走到井水邊,想睡覺了,就去睡覺。你完全是根據情境所需而採取行動,這些行動是當下自發性的,也是全然的……

 


  只要活動持續著,你就難以放鬆。你怎麼能夠放鬆呢?強迫性的需求一直驅使著你,讓你一直想著要做些什麼,不論什麼事都好。

  這世上到處都充滿了白癡,他們不斷地說:「有做總比沒做好。」再愚蠢不過的人們創造了這樣一個格言:「空的頭腦是惡魔的工廠。」這不是真的!空的頭腦是神的工作室,空的頭腦是這世界上最美、最純粹的事物。

  空的頭腦怎麼可能會是惡魔的工廠? 惡魔無法進入空的頭腦,那是不可能的!惡魔只能進入充滿活動、執迷不悟的頭腦,只有如此,惡魔才能控制你,才能夠向你展現更多種令你狂熱、著魔的方法。

  惡魔從來不要你放鬆,他會說:「為什麼要浪費你的時間?做些事吧!老兄,該上路了!你的生命不斷地流失著,做些什麼吧!」但所有偉大的導師——那些已經甦醒、已經瞭解生命真理的人——都知道只有空的頭腦能夠給與空間,讓神性得以進入。

  惡魔可以利用活動,卻無法利用空的頭腦。他怎麼能夠利用空的頭腦呢?他甚至不敢接近,因為空無會殺了他。但如果你充滿欲望,充滿了狂熱活動的欲望,那惡魔就會開始接手,他會引導你,而且會變成你唯一的引導。

  我告訴你,那句諺語大錯特錯,肯定是惡魔散播出來的。

 

  在各地旅行時,我曾經看過人們不斷地重複同樣的事。有一次我和某個乘客二十四小時都在同一節火車上,因為沒有其他事可做,他就把同一份報紙看了一遍又一遍。在密閉的火車車廂裏,確實也沒什麼機會可以活動,所以他反復地看著同一份報紙,而我在一旁觀察著……這個人到底在做什麼?

  報紙既不是吉塔經,也不是聖經。你或許可以把吉塔經讀上好幾次,因為每一次都會發現新的意義;但報紙不是吉塔經,報紙是一旦你看完後就結束了的東西,甚至不值得你閱讀第一次!但人們卻反複不斷地看報紙,看了一次又一次。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真的需要一看再看嗎?他們簡直像著了魔,完全無法保持寧靜;要他們什麼都不做是不可能的,那就像死亡一樣,他們一定得找些活動來做。

  多年的旅行讓我有很多機會觀察人們。常常整節車廂裏只有我和另外一名旅客,通常對方會用各種方法試著和我交談,我只回答是或不,一會兒後他就放棄了,然後我在一旁觀察。

  這是個不錯的實驗,不需要任何花費。我注意到他打開行李,什麼事也沒做,只是看一看就把它關上。接下來打開窗戶,再關上它。然後再看一次報紙,接著抽煙,再打開行李箱重新整理一下,再打開窗戶,看看外面。

  他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一直重複這些事情呢?那是源於他內在的驅力,因為內在的某些部分一直顫抖著,頭腦處在高熱的狀態,他一定得找些事情來做,否則會覺得迷失、完全沒有方向。他在日常生活裏一定是個停不下來的人,所以有了可以放鬆的機會也無法放鬆,舊有的習性仍然在作用著。

 

  據說默罕(Moghul)的王子阿若茲貝(Aurangzeb)把他年老的父親監禁了起來。阿若茲貝的父親思哈.傑漢(Shah Jehan)就是泰姬瑪哈陵(Jaj Mahal)的建立者,他的兒子把他監禁起來,推翻了他的王朝。

  根據阿若茲貝傳記上所記載,這位老國王幾天之後就不再擔心監禁一事,因他仍擁有各種奢華的享受。雖然被監禁在一座宮殿裏,但還是過著和以往相同的生活,一點也不像在監牢裏,他擁有所需的任何東西,只缺少一件事,就是活動。

  因為他什麼事都不能做,所以就要求他的兒子:「監禁並不是問題,你給了我所有的東西,每件事都很好。但有件事情會讓我永遠感激你,如果你可以做到的話,請送給我三十個小男孩吧,我想要教導他們。」阿若茲貝無法置信:「父親為什麼想要教導三十個男孩?」他從來沒有顯示過有這方面的嗜好,他對教育從來不感興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不過,他還是滿足了父親的欲望,三十個男孩被送進去,而思哈.傑漢再度變成了國王,三十個小男孩的國王,所有問題都消失了。


……阿若茲貝在傳記中寫著:「我的父親出於他的舊習性,仍然假裝自己是國王,就讓他繼續裝下去、讓他去愚弄自己吧,這沒什麼不好,不論他要三十個還是三百個小男孩,我都給他,讓他快樂地經營他的小學校吧!」

 

  當行動無關緊要時,就是一種活動。觀察一下自己,你會發現百分之九十的能量全浪費在活動上,因此,當真正需要行動的片刻來臨時,你已經沒有任何能量了。

  放鬆的人不執著,所以內在的能量會慢慢累積起來;放鬆的人能貯存能量,能量自動的被儲存起來,當需要行動的片刻來臨,他的整個存在就會投入其中;這就是為什麼行動是全然的,而活動總是心不在焉的。你怎能真的愚弄自己呢? 你知道那些活動是無關緊要的,知道它們來自於內在的某種狂熱、執迷,來自某個你自己都不清楚的原因。

  你可以不斷地變換各種活動,但除非活動蛻變成行動,否則對你不會有任何幫助。

 

  如果你害怕寧靜,表示你的頭腦裏有著強迫性的行為、狂熱與疾病,它們不斷地驅使你做些什麼。

  活動是你逃離自己的方法。在行動中你存在,在活動中你逃離自己。活動是毒品,讓你忘卻自己,一旦你忘記自己,便不會感覺到憂慮、苦悶與焦慮,所以你需要不停的做各種活動,不是這個就是那個,從來無法安定下來,讓無為在你的內在綻放、開花。

  行動是好的,活動則是病態的。你能做的第一步,就是從內在開始去區別什麼是活動?什麼是行動?第二步是讓自己愈來愈投入行動裏,讓能量朝著行動的方向流動。不論何時,當活動出現,就是保持覺知與觀照;如果你的覺知夠深,活動會開始消失,而你的能量不致浪費掉,同樣的能量將轉變成行動。

  行動是當下而立即的,不是事先準備好的,也不是人工組裝合成的,你不會有機會做事前的演練,它總是像清晨露珠般的鮮活清新。

  富於行動的人總是鮮活與年輕的,身體或許會變老,但鮮活的生命力不變;身體或許會死,但青春依舊;有一天身體或許會消失,但他會一直存在,因為神總是為嶄新與鮮活而存在。

 

  放下活動!你要如何放下呢? 你也可以把放下變成另一種強迫性的行為、另一種執著,那正是僧院裏的和尚們一直在做的。放下活動已經變成他們的執著,他們不斷地做某些事情來放下,祈禱、靜心、練習瑜伽,做這個做那個的結果是,這些事情也變成一種活動。活動無法透過這種方式被放掉,因為它會從後門回來。

  保持覺知,仔細去感覺行動與活動之間的差別。當活動抓住你的時候,事實上「佔據」會是更好的字眼;當活動像鬼魂般佔據你時——活動確實也是種鬼魂,它來自於過去,而且是死的;當活動佔據住你,當你覺得自己內在有著發燒般的狂熱時,就更要保持覺知,保持覺知是你唯一能做的事。

  觀照! 即使你仍然被驅使著做了某些活動,也要帶著全然的覺知去做。

 

 

- 摘自 奧修《創造力》

http://www.osho.tw/ebook/book16_01.htm

 

Freed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醒心/省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