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世人的眼中,愛因斯坦不僅被稱為20世紀的哥白尼,更是世界的良知和人類精神道德的楷模,超越時間、空間的偉人。

 

愛因斯坦兩歲時還不會說話,父母也懷疑他可能有點不正常。開口說話之後,他始終沉默寡言,從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他也不喜歡像賽跑、跳高之類的任何費力運動。從小他就傾向於孤獨,常獨自一人做白日夢或沉思。

 

愛因斯坦最討厭玩扮演軍人的遊戲,每次和父母經過軍隊旁邊,他總會大哭不已。他看到的是一群像機器般被迫前進的隊伍。

 

5歲時,愛因斯坦就讀公立天主教小學。數學老師很喜歡他,其他課的老師常批評他,因為他寧願受罰也不要死背。他越來越討厭使個人無法發展自己本性的學校生活。

 

1888年,愛因斯坦進了路易斯堡中學,他不喜歡強迫記憶的教學方法,對於像軍事訓練般的嚴格管理更是反感。

 

愛因斯坦5歲時,父親送他一個羅盤,它那根神秘的指針始終指著固定的北方。他那小小的心靈完全被老是指著南北方向的針迷住了。他後來向每星期三到他家吃晚飯的俄籍學生塔路米說,那是他生命中「第一個最感興趣的神奇現象」。

 

愛因斯坦的科學興趣是在家裡養成的。他的叔叔雅各是工程師,他教愛因斯坦代數和幾何。愛因斯坦12歲時自己想了三天證明出「畢氏定理」,從此迷上幾何學。

 

愛因斯坦為人和藹友善,謙虛卻又特立獨行,從而受到廣泛的尊敬。他有時會講講笑話,愛好航行和拉小提琴,煙斗幾乎不離嘴。他還是個心不在焉的教授,經常丟三落四,專心於思考物理問題而忽視周圍的世界。

 

愛因斯坦對每個人的態度都一樣,不管校長或實驗室的工友,他絕不認為人類的價值會因地位的高低而有差異。他用滑稽的眼光來看日常生活上的一切,說話中有極明顯的幽默感。當有人有意或無意說了一句很可笑的話,他由內心深處爆出來的大笑聲,這是他最吸引人的特徵之一。他的笑聲是生活在他周遭的人快樂的源泉。

 

他也是個十分有趣和生氣蓬勃的人,能使同伴們獲得極多的經驗。他對參加葬禮有極大的反感,在蘇黎世大學時討厭校務會議,後來到布拉格大學也一樣討厭拜訪同事。這種對任何形式及儀式的忽視態度,是愛因斯坦性格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他從來不加入任何團體或行業中常有的勾心鬥角,他隨時準備用友善的態度來和人們討論事情;他喜歡說笑話,也能欣賞別人的笑話。他經常努力保持四周適當的「空間」,以避免他人的打擾。他討厭和教授討論日常生活細節,使他在學院圈感到孤獨。他沒有架子,不以向同事或學生求教而覺得可恥。

 

愛因斯坦對流行之類的事情,漠不關心。他始終過著簡樸的生活,一大把年紀還穿皮夾克,不穿襪子,不用吊帶,討厭打領帶、穿西裝……這種沒有打扮的打扮,正是他的特色。

 

愛因斯坦常謙虛自己的理論無創見,應歸功於牛頓等前輩。羅斯福總統請他接受兩位議員的提案,成為美國榮譽國民,但他謝絕此特殊禮遇。他不喜歡鋪張排場、豪華享受。他欣賞一句話:「一個人的快樂在於他是什麼,而不是他有什麼,或別人怎麼看他。」在瑞典國王與會的諾貝爾獎得主演講會,他穿舊西裝出席,進場時,有人遞給他全新西服,他回絕了。德國元帥派官員來訪,愛因斯坦夫人催他換衣服,他說,「若要見我,人在這裡;若要看我衣服,在衣櫃裡。」

 

愛因斯坦變成了大眾景仰的偶像。他發覺這個世界充滿痛苦,他至少可以用他的名望登高一呼,喚起大家的注意。

 

愛因斯坦從小就痛恨一切軍事設施和機械訓練,因為它們培養並發展一種整體精神,抹殺個人天性;他反對專制,因為它想在大部分人群中塑造整體心靈。1920年受訪時,他說他的反戰主義是一種本能直覺,並非受到任何理論的影響,只是基於他內心深處對任何殘忍或仇恨的不相容本性罷了。

 

愛因斯坦一生簽署了三項宣言,是他主張和平反對戰爭的標誌。1914年歐戰爆發,他即發表《致歐洲人民書》,呼籲停止戰爭。1930年5月30日,他領頭簽署了著名的《全世界裁軍宣言》,呼籲各國裁減軍隊,維護世界和平;羅素、史懷哲、巴夫洛夫等名人也簽名。1932年5月,他親自前往日內瓦參加裁軍會議,與會人士陸續發言,卻沒有人提到會議的主題─裁軍。他站起來指責這些政客用和平的幌子做危害人們的事,甚至還要發動戰爭;他說只有裁減軍隊,避免戰爭,人民才有快樂幸福的生活。

 

1955年4月13日,愛因斯坦的右腹部痛了幾天後感到劇痛,住院治療,醫生檢查出是腹腔主動脈溢血,必須開刀。他告訴醫生不用動手術,他不想在這最後的時刻還給別人帶來麻煩,沒有不凋謝的花,該走的時候就走,他不願意用人為的方式去延長生命。最後他說:「結尾總是會來的,早來晚來又有什麼關係?我聽到上帝的召喚了,請讓我平靜的離去吧。」

 

過兩天,4月18日 凌晨1點25分,這位科學巨人在睡夢中安詳的離開人間,享年76歲。遵照他的遺囑,不舉行喪禮,不築墳墓,不立紀念碑,骨灰撒在不為人知的地方,大腦捐給醫學單位……

 

-摘選自《愛心世界季刊‧2011秋季號018期》

 http://tw.myblog.yahoo.com/thwu-org/article?mid=462&next=461&l=a&fid=5

 

 Albert Einstein

 

《愛因斯坦與弗洛伊德的一次神奇試驗》

 

愛因斯坦與弗洛伊德對科學是真正求實的態度,對神奇的超科學現象,沒有隨意否認和排斥,而是興趣思考論証。

 

當時在歐洲有一位特異功能高手,通靈朮與隱遁朮的大師沃夫﹒梅森,他生于華沙附近的小城可拉卡尼爾利亞的猶太人聚居地,能用意念指使他人。1915年物理大師愛因斯坦,與精神大師弗洛伊德,對當時世界第一號神奇人物沃夫﹒梅森在維也納之郊的一間寓所,進行了一次轟動世界的實驗。

 

弗洛伊德于心中發出無聲的命令:要梅森于一分鐘內,到隔壁衛生間取一把鑷子,拔下愛因斯坦的三根胡須。

 

弗洛伊德默念一停,梅森立刻照辦。奇怪的是,愛因斯坦仿佛被梅森施了魔法,像木人一樣,毫無反抗地讓梅森順順當當地拔下三根胡須,時間恰好是一分鐘,兩位偉人在鐵的事實面前,驚得目瞪口呆。

 

─原載《看中國》

 

“當科學家登上一座高山後,卻發現神學家早就坐在那裏了!”——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與貝殼  

 

有一天某雜誌社的記者訪問偉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請他對宗教的認識及神的存在問題發表看法。正好愛因斯坦剛送走一位客人,記者看到桌上放著咖啡杯、糖果、餅乾等物。愛因斯坦問:「記者先生,您是否知道是誰將咖啡杯等物安放於此處的?」記者答道:「自然是閣下。」愛因斯坦接著說道:「小如咖啡杯等物,尚且需要一種力量來安排;那麼您想一想,宇宙擁有多少星宿,而每一星宿均按某一軌道運行無間,此種安排運行之力量即是神。」

 

愛因斯坦又說:「也許閣下會說:『我沒看見過,也沒聽到過神,那麼我如何相信神的存在呢?』是的,您具備了五感,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但這五種感官是有其限度的,例如聲音,只有在20赫茲到20,000赫茲範圍內的波長,人才能聽到。視覺也是一樣,人只能看到能發出可見光的物體,而可見光僅僅是電磁波大家族的一個小小波段。

 

今天世界上許多人都認為我是偉大的科學家,事實上我稱不上是偉大的科學家。真正偉大的科學家是牛頓。我只不過將牛頓在計算上之錯誤加以修正而已。雖然如此,牛頓本人還說:『我不過是在大海的邊緣偶然拾到一片光彩煥發的蚌殼而已,距離大海真理的發現還遙遠得很。』……以牛頓這樣高度智能之人,尚且還說離發現大海真理遙遠得很,那麼以我們平常人的智能,要想發現這個宇宙的真理,更是一件難事!」

 

然後,愛因斯坦接著說:「有些人認為宗教不合乎科學道理。我是一位研究科學的人,我深切知道今天的科學只能證明某種物體的存在,而不能證明某種物體不存在。因此如果我們現在還不能證明某種物體的存在,並不能斷定它就是不存在。」

 


-摘自《世界名人論主宰》

 

愛因斯坦與宇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醒心/省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