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冥想


前幾天友人告訴我說,冥想在現今的美國社會並沒有什麼重要性;美國人需要的是行動而不是冥想。我很奇怪為什麼冥想與行動會被如此劃分開來。我們總是陷在這種二元對立及四分五裂的觀點裡面。在印度,人們對於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抱持著某些觀點;有的人注重行動,有的人重視知識,有的人則著重於智慧等等。這樣的界分勢必會造成臣服、局限與矛盾。

我們若想探討冥想的問題,這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對講者而言甚至是最重要的人生議題,就必須了解這個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字典裡頭對這個字下的定義是:「仔細思考」、「深思熟慮」、「深入探究」等等。印度與亞洲國家似乎壟斷了「冥想」,就好像冥想的深意及結局都受到他們掌控似的;這顯然是很荒唐的事。當我們談到「冥想」時,必須先釐清這裡面有沒有逃避人生的成分,包括對日常差事以及對人生的乏味、焦慮與恐懼的逃避,或者,冥想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罷了。我們到底是在藉由冥想逃避這個瘋狂而醜陋的世界,還是冥想本身就是去了解切實的人生及行動。如果我們想逃避人生,那麼日本的禪寺或其它宗教體係都提供了我們一些修行派別。我們可以明白為什麼這些修行派別那麼誘人,因為人生確實醜陋、殘忍,充滿著競爭性與無情;它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我們很可能不假思索地輕易就接受了印度瑜伽或是它們的咒語,因為這些東西承諾了獎賞以及某種因逃避而帶來的滿足。因此,我們必須十分清楚我們關心的並不是逃避,不是藉由冥思、空想、藥物或咒語來逃避人生。



重複念咒與靜心


在印度,重複誦念某些梵文字句就是所謂的咒語;據說它們可以活化心智。其實這些重複誦念的咒語只可能令心智變得遲鈍;或許大部分的人都想變得遲鈍一些,因為他們並不想面對人生的真相。人生真的令人不寒而栗,所以他們想變得胡塗一點。重複誦念咒語、嗑藥、喝酒等等,的確會令心智遲鈍一些。把心弄得遲鈍一些便是所謂的「靜心」,很顯然這絕非真正的靜心。遲鈍的心不論怎麼思索有關上帝、道德與美的議題,到頭來仍舊是遲鈍的、愚蠢的、沉重的。因此,我們關心的並不是這一類的逃避形式。

冥想並不是人生的某個局部;它也不是逃到寺廟裡,或是在一間屋子裡靜坐十分鐘、一小時,試圖藉由專注來學習冥想,但卻在其它的時段裡繼續做個醜陋的人。人們把所有的醜陋擺到一邊,變成了一個無法覺知真相、缺乏智慧的人;若想了解真相是什麼,你的心必須非常敏銳、清晰及精確;不是苦行之下的扭曲之心,不是聰明狡詐,而是以毫不扭曲的純真及易感來觀察一切事物。一個塞滿知識的心,同樣也無法覺知真相;只有能徹底進行觀察的人,才辦得到;觀察絕不是知識的累積;觀察乃是不斷在進行的一種活動。同時心智與身體還得保持在高度敏感的狀態。你不能一邊拖著滿身的酒肉,一邊企圖靜心冥想,這是毫無意義的事。因此,心智必須是極為警醒的、靈敏的、理智的,但不是由知識中產生的理智。


冥想的真諦


活在這個辛苦的世界裡,人類如此深陷於不幸、痛苦與暴力之中,我們還有可能讓心智變得靈敏、理智嗎? 這便是有關冥想的第一個重要議題。第二,心智能不能保持合乎邏輯的、持續不斷的覺知,沒有絲毫的扭曲或神經過敏傾向? 第三,心智能不能保有高度的紀律? 「紀律」指的是「觀察認知」而非「鍛煉」。 「紀律」乃是一種不斷在觀察的活動,這個字的字根就是此意。一個有紀律的心看一切事物都很清晰、客觀,既不情緒化,也不濫情。若想發現那不可思議的境界,有能力展現出最高形式的愛,一種不是由小小的頭腦投射出來的境界,就必須具備這些條件。

社會是由我們創造出來的,我們又繼而受制於社會。我們的心已經被不道德的道德所扭曲,而且嚴重地受到制約。因為社會鼓勵暴力、貪婪、競爭、野心等等的心態,所以其道德根本是不道德的。社會裡面很難找到愛、關懷、溫柔或情義,而社會認定的值得尊崇的事物,根本就是一種失序。一個經過數千年的訓練,已經習於臣服、接受及順從的心,是不可能保持靈敏或具備真實美德的。我們都深陷於這個桎梏中,因此,美德到底是什麼? 因為這是我們必須擁有的一種東西。

缺乏正確的數學基礎,數學家是無法進行深入研究的。同樣的道理,若想探入那個截然不同的次元,也必須打下正確的根基;這根基就是美德,也就是秩序,不是社會認定的那種失序的秩序。缺少了秩序,心智怎麼可能變得靈敏、活潑、自由。



-摘自克里希那穆提《世界在你心中 You are the World》

 

Ligh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醒心/省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